Skip to content

高级项目管理(4分选择题,案例分析和论文不考)

项目集管理(必考1分)

1713250140898 项目组合主要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多个项目。比如俺们村要发展经济。制定了一个发展战略。要修路,要建厂,要种树,要整田。这些方面都有很多项目,在一起形成了项目组合。(各种项目集的组合) 项目集中的项目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要统一考虑以实现更大利益。比如修路包括多个项目,要修村里的路,村外的路,去乡里赶集的路。这些项目要统筹考虑。别到时修的互相不通,标准不齐。建厂要建养鸡厂,养鸭厂,养驴厂,养鱼塘,要统一考虑,业态互补,别一古脑全上一个类型,死都不知怎么死。(相关项目的集合) 项目就不说了,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存在于项目组合和项目集中。(具体的项目)

1、在项目集管理中涉及的相关角色主要包括:项目集发起人、项目集指导委员会、项目集经理、其他影响项目集的干系人。(很重要) 17132502531801713250263233 项目集发起人:提供资金,效益交付,消除项目集的困难和障碍。(甲方) 项目集指导委员会:项目集定义,实施,实践(管理组织) 项目集经理:组件带领团队,项目集管理,实施和绩效负责。(落实带领考核团队)

2、项目集经理通过在不同的项目集管理绩效域实施的行动、指导和带领力来引入变更。项目集管理绩效域包括项目集战略一致性、项目集效益管理、项目集干系人参与、项目集治理和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 17132505643691713250575096 项目集战略一致性:从项目构建期阶段开始贯穿始终。

项目集效益管理: 1.效益识别,分析和规划,交付,移交和维持。 2.项目集效益管理初期自上而下(分解过程),后期则为自下而上() 3.整个项目期间开展进行项目集绩效数据评估

项目集干系人参与: 1.干系人识别,分析,参与规划,参与,沟通。 2.包括沟通,目标设定,质量分析审查活动,保证干系人对项目集目标,效益和成果的认同

项目集治理: 1.建立项目集的系统和方法,供发起组织定义、授权、监督和支持项目集其战略,实现项目集效益的交付。 2.保证团队遵守项目规范,让项目活动在治理原则和框架内执行。

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很重要): 1.定义阶段:制定项目集线路图,评估和章程,批准后制定项目集管理计划。(定章程计划) 2.交付阶段:组件授权与规划,组件监督与整合,组件移交与收尾。(实现计划) 3.收尾阶段:项目集移交,结束项目集活动(成果交付,相关活动停止)

项目组合管理(必考1分)

1、项目组合经理负责建立和实施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组合经理通常扮演许多重要角色,包括项目组合管理原则、过程和实践的架构师、促成者和引导者,以及担当项目组合分析师的角色。其主要职责包括: (1)向项目组合治理机构传达整套项目组合组件如何与战略目标一致或调整为一致; (2)依据战略指令获得项目组合的影响和创造的价值; (3)提供适当的建议或行动方案; (4)影响与管理资源分配过程; (5)监管或与项目组合组件经理进行实施协调; (6)接收项目组合组件绩效和进展方面的信息; (7)向高级管理层汇报项目组合的进展

2、项目组合管理中的其他角色包括(重点看前3个): 1713251348336 发起人:给资源,促进合作。 项目组合治理机构:专业人员组成,指导监督项目,评估绩效,对项目组合的投资和优先级做出决策(能做高级决策) 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办公室(PMO):集中管理和协调控制下的项目,项目集或项目组合(PMO协调项目组合中的项目内容) 项目组合分析师:识别,分析和追踪项目组合间的依赖关系,对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的差距,推荐改进方案帮助实施。(用来优化项目组合的关系,可以裁剪) 项目集经理:用来确保项目集结构,管理过程与管理计划一致(保证结构过程与计划一致) 项目经理:负责对应项目 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变更请求

3、项目组合管理绩效域包括项目组合生命周期、项目组合战略管理、项目组合治理、项目组合产能与能力管理、项目组合干系人参与、项目组合价值管理和项目组合风险管理。 1713251844411 项目组合生命周期(选择题考区别): (1)启动阶段:主要活动是验证业务和运营战略,识别项目组合组件,为项目组合及其组件定义长期路线图,包括财务目标、绩效标准、沟通、治理、干系人的定义与角色,以及持续管理计划(确定业务和战略,识别组件和定义长期路线图) (2)规划阶段:制订并评审项目组合管理计划并就主要内容与干系人达成共识。(已启动阶段内容做管理计划,让干系人同意,也就是确定具体的落地的计划) (3)执行阶段:是通过其各个组件和运营来实施的(具体计划落地相关) (4)优化阶段:通过最大化可用的条件、制约因素和资源,使项目组合尽可能高效的过程。组织通常会安排定期的优化,但在增加或关闭组件时,也会触发此活动。(对执行阶段成果进度的优化)

1713251857195 项目组合战略管理: 1.保证具体管理与战略,干系人期望统一。 2.双向过程,执行层面要持续监督战略和投资决策(验证战略),提供战略决策和潜在产物的影响及可实现性提供反馈(从实践角度提供战略相关反馈)

项目组合治理(治理偏宏观,中高层专用,管理偏微观,中下层使用): 1.决策制定职能(授权) 2.监督职能(监督过程) 3.控制职能(控制过程) 4.整合职能(保持过程与战略一致)

1713251876763 项目组合产能与能力管理:确保资源高效使用,能力管理,平衡产能与能力 项目组合干系人参与:干系人利益,收益,成本处理。 项目组合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期望价值,最大化价值,实现价值,测量质量和报告价值等。 项目组合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实现最大可能的成功,组织最大化价值。

组织级项目管理(OPM,1分)

1、OPM是建立了一个动态的组织用来有效地应对变革,旨在为组织主动创造价值。组织从业务活动中获得可量化的净收益,通过采用可靠的、已建立的OPM流程,有效地利用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提高创造价值的潜力来实现战略目标。(搞OPM是了应对变革,创造价值)

2、业务评估是建立OPM框架的必要组件。组织管理层或发起人需要说明实施OPM解决的业务问题、OPM特征和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尽可能通过财务量化的方式确定收益,确定OPM实施成本和投资回报,即实施或改进选定的OPM能力的成本,并将其转变为改进的组织成果,以及成果改进后的结果所带来的收益。(业务评估,财务量化来确定成本和收益)

3、OPM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治理、OPM方法论、知识管理和人才管理 1713253782430 OPM方法论:选择正确合适的OPM方法论 OPM治理:中高层关注的成果价值,以及对应行动的签署批准活动。 知识管理:记录,文档,知识记录,创新等。 人才管理:人才能力,绩效管理,由集中化的职能部门执行(集中化特定部门管理,人事部?)

4、OPM成熟度是指组织以可预测、可控制和可靠的方式交付期望战略成果的能力水平。

5、以下提供了OPM成熟度级别特征的一般描述,可应用于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要记住) 1713254130161

级别1:初始或临时,项目绩效无法可靠预测,OPM流是临时或无须的 级别2:项目集采用,非组织级统一应用或管理,存在项目差异 级别3:组织定义,主动管理,绩效可预测,OPM流程标准化,可测量,可控制 级别4:量化管理,数据驱动,量化管理目标 级别5:持续优化,组织稳定且专注与持续改进

量化项目管理

1、量化管理是指以数据为基础,用统计或其他量化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进行管理监控,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施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数据为量化基础)

2、统计过程控制(SPC)是指应用统计技术对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监控和评估,建立并保持工作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确保产品与服务符合规格要求的一种管理技术。(统计过程控制SPC)

3、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方法,强调全员参与。并且统计过程控制强调整个过程,重点在于过程。(SPC是预防性方法,全员参与,整个过程,重点在过程)

4、统计过程控制理论认为,过程的能力是存在波动性的: ➢ 一种波动是正常的波动,任何组织或个人执行过程的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波动性,这是正常的; ➢ 一种波动是异常的波动,可能有特殊成因造成了能力的异常波动,这是异常情况,需要识别并管理。 (SPC任务过程中存在波动,要识别异常波动进行管理)

5、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量化管理的应用正日趋完善,在统计过程控制原理的基础上,行业经过发展和完善形成的较为典型的理论有六西格玛管理体系(3.4/一百万的概率,很小)和CMMI模型。

6、六西格玛认为业务流程改进遵循5步循环改进法,即 DMAIC模式:定义、度量、分析、改进、控制。

7、六西格玛的5步实施流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个管理流程实施改进时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方法,强调用数据来客观体现管理流程的能力。其代表特征是管理流程、管理指标的量化。(数据统计分析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管理指标的量化)

8、CMMI 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高成熟度组织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建立量化的目标管理机制;(目标管理) ②建立过程能力量化监控机制;(过程监控) ③建立基于量化的持续优化机制。(持续优化)

9、建立组织级的量化管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定义组织量化过程性能目标、识别关键过程、建立度量体系及数据收集、建立过程性能基线和建立过程性能模型。 (1)组织在定义目标过程中,还应依据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对战略规划及业务目标的影响程度,为量化目标排定优先级,从而解决组织有多项管理能力目标需要满足时的优先排序问题。当组织存在多个目标需要达成,且达成目标的条件互相制约和影响时,可使用优化组合方法遍历不同的过程方案,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最优过程组合方案。(多方面考虑组合,选择最佳方案) (2)建立过程性能基线的目的是通过历史数据刻画组织当前项目各个过程的能力,确定过程能力的稳定范围,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持,并为后续项目的估算、计划与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基准。(建立过程基线PPB的目的)

10、建立过程性能基线(PPB)的目的是通过历史数据刻画组织当前项目各个过程的能力,确定过程能力的稳定范围,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持,并为后续项目的估算、计划与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基准。建立过程性能基线的步骤主要包括:获取所需数据、分析数据特征、建立过程性能基线、发布和维护过程性能基线。(注意建立基线的步骤)

11、基于过程性能模型(PPM)的目的在于,依据组织的可量化目标,使用组织已建立的度量体系及收集数据建立的过程性能基线,通过回归的方式建立过程性能模型,识别组织或项目过程能力量化目标与过程因子之间的解释关系,实现对组织的目标量化预测与解释,支撑组织和项目量化目标的分解与跟踪。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步骤主要包括:识别建模因子、建立过程性能模型、检验过程性能模型以及评审和发布过程性能模型。 1713254845318 注意区间起始点的数值

12、项目级量化管理 1713254864455

项目管理实践模型

1、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主要用于指导组织项目管理过程的改进,以及进行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评估,当前版本为CMMI 3.0。

2、CMMI将所有收集并论证过的最佳实践按逻辑归为4大能力域类别: (1)行动:用于生产和提供优秀解决方案的能力域。 (2)管理:用于策划和管理解决方案实施的能力域。 (3)使能:用于支持解决方案实施和交付的能力域。 (4)提高:用于维持和提高效率效能的能力域。

3、CMMI 5个成熟度级别分别如下: 1713255007384 第1级初始级:实践活动基本执行,满足实践域方法基本实现,没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来满足全部意图,开始专注于能力问题(基本执行,基本实现,没有完整路径,开始专注能力问题)

第2级管理级:简单完整的一组实践满足全部目的,不需要使用组织资产或标准,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践意图得到满足(实践全部满足,对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不依赖组织过程资产)

第3级定义级:定义过程成制度,形成文化,用标准流开展工作,能够使用和形成过程资产。(形成标准,成制度和文化,成为和使用组织过程资产)

第4级量化级:统计量化,实现质量和性能的可预测。

第5级优化级:优化流程不合理和进行标准化流程优化,持续优化来支持组织业务目标

4、组织基于CMMI的改进工作主要包括:①定义改进目标;②建立改进团队;③开展差距分析;④导入培训和过程定义;⑤过程部署;⑥CMMI评估。

5、PRINCE2结构包括原则、主题、流程和项目环境,

6、PRINCE2原则:持续的业务验证、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定义的角色和职责、按阶段管理、例外管理、关注产品、根据项目剪裁

7、PRINCE2主题:立项评估、组织、质量、计划、风险、变更、进展

8、PRINCE2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项目管理方法。(基于流程)

9、PRINCE2流程:项目准备流程→项目指导流程→项目启动流程→阶段控制流程→产品交付管理流程→阶段边界管控流程→项目收尾流程

相关练习

【例1-23上】项目集效益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D)。 ①效益识别②效益分析和规划③效益交付④效益移交⑤效益维持⑥效益改进(不存在)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例2-23上】在项目组合管理生命周期中,(C)属于启动阶段的活动。 A.确定项目组合组件范围(规划) B.项目组合组件的优先排列顺序(规划) C.为项目组合及其组件定义长期路线图 D.治理机构、发起人和干系人责任的确认(规划)

【例3-23上】关于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的描述,正确的是(B)。 A.OPM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方法论、人才管理、知识管理三个方面(四方面,少了OPM治理) B.组织通过建立和整合被认为最有可能提供预期收益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方法论的要素来开发和改进OPM方法论 C.人才管理侧重于实现绩效改进、创新、经验教训分享、记录最佳实践、流程整合和组织持续改进的组织目标(知识管理) D.知识管理应与项目组合经理、项目集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保持一致(不一定)

【例4-23上】关于量化项目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六西格玛和CMMI模型高成熟度均提供了量化管理的方法和实践 B.组织建立的过程性能基线是通过历史数据刻画组织当前的过程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持 C.识别模型因子时,如两个因子相关性系数为0.8,代表可同时使用这两个因子建立模型 D.项目级量化目标的定义通常需参考组织级的目标要求、客户或服务对象的管理要求,还需结合项目团队自身过程能力数据

【例5】关于项目集管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项目集经理是承诺将组织的资源应用于项目集,并致力于使项目集取得成功的人(项目发起人) B.组件项目或项目集不能促进共同目标或互补目标的实现时,则使用项目组合管理的效果更好 C.项目集管理绩效域包括项目集战略一致性、项目集效益管理、项目集干系人参与、项目集治理、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 D.项目集效益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效益识别、效益分析和规划、效益交付、效益移交、效益维持

【例6】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包括(D)。 A.OPM方法论、知识管理、人才管理 B.OPM方法论、流程管理、资源管理 C.OPM治理、OPM方法论、流程管理、资源管理 D.OPM治理、OPM方法论、知识管理、人才管理

【例7】关于统计过程控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方法,强调全员参与 B.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可以判定工作过程运行的状态是否稳定,也可以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规格要求 C.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认为任何组织或个人执行过程的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波动性,这是正常的 D.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认为项目团队或人员的能力应该是恒定的,不应发生波动(过程中存在波动)

【例8】关于六西格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五步循环改进法即 DMAIC模式,包括:定义(Define)、度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B.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方法,强调用数据来客观体现管理流程的能力 C.六西格玛的代表特征是组织有了统一的管理流程、管理指标 D.六西格玛的五步实施流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个管理流程实施改进时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例9】关于量化管理中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因子只能选择当前过程性能基线中已有的因子(关联的不能选?) B.对于相关性系数达到强相关(r>0.8)的因子,方可纳入建模因子(不一定) C.对于过程性能模型的校验,重点关注Р值、R-sq值,通常无须关注残差值(也要关注) D.基于统计的量化技术主要包括:过程性能基线、过程性能模型、回归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官方原话)

刷题纯享

【例1-23上】项目集效益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 ①效益识别②效益分析和规划③效益交付④效益移交⑤效益维持⑥效益改进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例2-23上】在项目组合管理生命周期中,()属于启动阶段的活动。 A.确定项目组合组件范围 B.项目组合组件的优先排列顺序 C.为项目组合及其组件定义长期路线图 D.治理机构、发起人和干系人责任的确认

【例3-23上】关于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的描述,正确的是()。 A.OPM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方法论、人才管理、知识管理三个方面 B.组织通过建立和整合被认为最有可能提供预期收益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方法论的要素来开发和改进OPM方法论 C.人才管理侧重于实现绩效改进、创新、经验教训分享、记录最佳实践、流程整合和组织持续改进的组织目标 D.知识管理应与项目组合经理、项目集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保持一致

【例4-23上】关于量化项目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六西格玛和CMMI模型高成熟度均提供了量化管理的方法和实践 B.组织建立的过程性能基线是通过历史数据刻画组织当前的过程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持 C.识别模型因子时,如两个因子相关性系数为0.8,代表可同时使用这两个因子建立模型 D.项目级量化目标的定义通常需参考组织级的目标要求、客户或服务对象的管理要求,还需结合项目团队自身过程能力数据

【例5】关于项目集管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项目集经理是承诺将组织的资源应用于项目集,并致力于使项目集取得成功的人 B.组件项目或项目集不能促进共同目标或互补目标的实现时,则使用项目组合管理的效果更好 C.项目集管理绩效域包括项目集战略一致性、项目集效益管理、项目集干系人参与、项目集治理、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 D.项目集效益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效益识别、效益分析和规划、效益交付、效益移交、效益维持

【例6】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包括()。 A.OPM方法论、知识管理、人才管理 B.OPM方法论、流程管理、资源管理 C.OPM治理、OPM方法论、流程管理、资源管理 D.OPM治理、OPM方法论、知识管理、人才管理

【例7】关于统计过程控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方法,强调全员参与 B.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可以判定工作过程运行的状态是否稳定,也可以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规格要求 C.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认为任何组织或个人执行过程的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波动性,这是正常的 D.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认为项目团队或人员的能力应该是恒定的,不应发生波动

【例8】关于六西格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五步循环改进法即 DMAIC模式,包括:定义(Define)、度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B.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方法,强调用数据来客观体现管理流程的能力 C.六西格玛的代表特征是组织有了统一的管理流程、管理指标 D.六西格玛的五步实施流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个管理流程实施改进时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例9】关于量化管理中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因子只能选择当前过程性能基线中已有的因子 B.对于相关性系数达到强相关(r>0.8)的因子,方可纳入建模因子 C.对于过程性能模型的校验,重点关注Р值、R-sq值,通常无须关注残差值 D.基于统计的量化技术主要包括:过程性能基线、过程性能模型、回归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

更新时间:

浙ICP备17019896号-1